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日雙方軍隊不惜把沖繩居民捲入陸戰。日軍為爭取本土決戰的準備時間,採取持久戰略將美軍的腳步困住於沖繩,並躲藏於防空壕,以抵抗物資較占優勢之美軍。然而美軍的艦隊射擊及炮彈轟炸持續約有三個月之久,一場「鐵的風暴」使得日方軍民超出20萬人被奪走生命。
1944(昭和19)年3月日軍編組第32軍(沖繩守備軍),各部隊陸續駐紮在沖繩各地。學校被充當為兵營使用,學生們也被動員參與建築陣地和增產糧食等工作,上課時間逐漸減少。11月起並在軍醫的指導下進行看護教育,開始為派往陸軍醫院做準備。
相片:食糧增產作業
沖繩戰爆發當時,在沖繩原有21所男女中等學校。各個學校在沖繩戰中都有學生被動員到戰場。女學生主要參與看護活動;男子高年級學生被編入「鐵血勤皇隊」,低年級則為「通信隊」。所有參戰學生中逾2,000名死於戰場。
1. 沖繩師範學校男子部 師範鐵血勤皇隊
2. 沖繩縣立第一中學校 一中鐵血勤皇隊·一中通信隊
3. 沖繩縣立第二中學校 二中鐵血勤皇隊·二中通信隊
4. 沖繩縣立第三中學校 三中鐵血勤皇隊·三中通信隊
5. 沖繩縣立農林學校 農林鐵血勤皇隊
6. 沖繩縣立水產學校 水產鐵血勤皇隊·水產通信隊
7. 沖繩縣立工業學校 工業鐵血勤皇隊·工業通信隊
8. 那霸市立商工學校 商工鐵血勤皇隊·商工通信隊
9. 開南中學校 開南鐵血勤皇隊·開南通信隊
10. 沖繩縣立宮古中學校 宮古中鐵血勤皇隊
11. 沖繩縣立八重山中學校 八重山中鐵血勤皇隊
12. 沖繩八重山農學校 八重農鐵血勤皇隊 /八重農女子學生隊
13. 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 姬百合學生隊
14. 沖繩縣立第一高等女學校 姬百合學生隊
15. 沖繩縣立第二高等女學校 白梅學生隊
16. 沖繩縣立第三高等女學校 Nagoran學生隊
17. 沖繩縣立首里高等女學校 瑞泉學生隊
18. 積德高等女學校 積德學生隊
19. 昭和高等女學校 梯梧學生隊
20. 沖繩縣立宮古高等女學校 宮古高女學生隊
21. 沖繩縣立八重山高等女學校 八重山高女學生隊
在美軍登陸沖繩作戰之1945(昭和20)年3月23日深夜裡,沖繩師範學校女子部和縣立第一高等女子學校的學生在18名教師的率領之下,出發至南風原的沖繩陸軍醫院。被動員的學生中有臨近畢業之最高年級生,有未能及時避難者及返鄉之際被學校召回者。當天不在學校之部分學生也由自家趕赴南風原參加。被動員的學生人數達222名之多。
學生們所配屬的沖繩陸軍醫院位於南風原的小山坡,距那霸市東南方5公里處。山坡的側面被挖掘了近40個壕洞,沿著裸露的土牆擺設著的雙層病床是醫院病房的唯一設施。學生們分別在各個壕洞中工作。4月1日,隨著美軍之登陸沖繩本島,前線的傷兵不斷地送了過來。傷兵人數不斷地增加,學生們只得不眠不休,日以繼夜地工作。
壕洞醫院裡充斥著血﹑膿及排泄物的惡臭,傷兵的呻吟聲和怒罵聲不絕於耳。學生們除了負責傷兵的看護以外,還得奔忙於汲水、運糧、傳達訊息,以至於屍體埋葬等工作。然而這些工作都必須在進出壕洞與子彈交錯之間進行,可說是非常危險的任務。
起初得知被動員至陸軍醫院時,學生們以為是在沒有子彈攻擊,掛有紅十字旗的病房中進行看護,未料實際上卻是處於無異於前線,炮彈四起的戰場。
相片·左:沖繩陸軍醫院第二外科壕內部
右:沖繩陸軍醫院壕所在的南風原丘陵
5月下旬,美軍向日軍之第32軍司令部駐紮之首里逼近。日軍為了拖延美軍登陸日本本土,採持久戰略,並往本島南部開始撤退。5月25日,陸軍醫院也發出撤退令,學生們有的帶著尚能步行的傷兵,有的用擔架扛著受傷的朋友,有的背著藥品及文書,在炮彈穿梭的路途中朝本島南部趕路。連日來的炮彈轟擊加上降雨不停,泥濘的道路中擠滿了往南避難的居民和士兵、遍地的屍體,和手腳殘缺的重傷病患在泥中匍匐前進。
對於病重無法行動者各壕洞醫院只得分給毒藥,任其自決。身受重傷的兩位學友,礙於無法行動,迫得被留於南風原。
相片:南部撤退的情景
由南風原的陸軍醫院及各分室往南撤退的師生們都聚集到沖繩本島南部,相當於現在的糸満伊原一帶。這個地區有很多用沖繩方言稱為「ガマ(gama)」的天然洞窟,居民將之做為避難的場所。然而軍隊一來,盡將居民們趕出洞窟,把陸軍醫院的人員分散在6個洞窟裡避難。
當時的陸軍醫院,醫療器材及藥品等幾乎全無,早已失去了醫院的功能了。沒有足以收容傷兵之壕洞,學生們卻仍在砲彈之中擔任傳達命令﹑汲水和食糧確保等工作。
6月18日半夜,在陸軍醫院裡學生收到了「解散命令」。眼見美軍的砲彈錯綜飛射,學生們却還得走出壕外,自決此後的去向。
6月下旬,第32軍(沖縄守備軍)己遭毀滅。牛島司令官對残存的将兵們宣布奮戦到底不准投降後便自殺了。在司令官自殺以後,許多百姓和士兵因逃不出美軍的攻擊而犧牲了。
由3月的動員起以至解散命令的發佈約90天之間,姬百合學生隊的犧牲者為19名。然而,在解散命令發佈後才短短的幾天內犧牲人數卻高達一百多名。
現在「姬百合之塔」下的洞窟是陸軍醫院第三外科撤退南下之後落腳之壕,稱為「伊原第三外科壕」。當初藏身在此的包括姬百合學生、陸軍醫院有關人員、通訊兵和居民等約有100名。然而解散命令發佈後的6月19日清晨,在美軍的攻擊下有80多名死亡。
相片:姬百合之塔與伊原第三外科壕
收到解散命令而離開壕洞之學生,不再有壕洞可藏身,白天躲於鐵樹或阿檀樹叢中,夜晚攻擊較弱時則往海岸方向走。人群中不乏有拖著傷患逃命者,有協助負傷同學逃亡者,有身受重傷無法行動而倒地者,還有被炮彈轟彈而去者,以及在海岸被大浪吞噬者。不知何去何從,邊呼喊著爸媽而死去的學生此起彼落。學生中也有因畏懼被美軍俘虜而用手榴彈結束自己的生命者。
6月20日到23日之間有多數的學生最後被美軍收容,但其他亦有無從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驚慌逃亡兩個月以上之久,直到8月22日才被收容者。
相片:荒崎海岸
3月23日姬百合學生動員至沖繩陸軍醫院當天,在美軍激烈的空襲及艦炮射擊下,全沖繩陷於一片混亂,從家裡無法趕赴學校的學生,有的就近求助於駐紮部隊,有的留與家人一起行動。未被派往陸軍醫院的學生也有多數被捲入戰火,而喪失了寶貴的生命。
女師·一高女之中,被動員至陸軍醫院而喪生的師生有136名,動員之外死於沖繩戰之師生則有91名,共計227名師生在沖繩戰中犧牲了。